更新日期:
2011/01/20 02:48諶悠文、張翠芬/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諶悠文、張翠芬/綜合報導】
C型肝炎是僅次於B型肝炎的肝癌禍首,但現行第一線藥物療效有限,且有嚴重副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今年夏天可能核准兩種強效新藥telaprevir與boceprevir上市,為患者帶來福音。
最新研究顯示,這兩種強效新藥可阻斷C型肝炎病毒複製所需的蛋白酶,必須與目前的藥物治療合併使用,可提升治癒率達七十五%。
目前治療C肝的標準藥物療法是使用ribavirin錠劑和注射干擾素interferon-alpha,可增強患者免疫系統,但治癒率只有約四十%,但容易出現疲倦貧血等副作用,降低病患服藥意願。
傳統療法只要添加上述兩種新藥中的一種,就可大大提升C肝治癒率,部份患者的治療時間能縮減一半至六個月,進而減少副作用的痛苦。治癒是指最後一劑藥物使用完後,六個月內沒有C型肝炎病毒的跡象。
不過新藥會引發流感症狀、紅疹和貧血等多種副作用。藥廠並未說明新藥會使現行療法增加多少費用,但必定遠低於換肝的花費。
C型肝炎傳染途徑主要經由注射毒品、輸血和院內感染。許多C肝患者不自知被感染,在美國三分之二感染者可能是邁入中老年的「嬰兒潮世代」,年輕時感染C肝病毒,而病毒可潛藏廿至卅年,傷害肝臟。美國政府正考慮開始對中、老年人做C肝篩檢,如同做各種癌症篩檢。
國內約有四十萬名C型肝炎帶原者,肝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台大許金川教授表示,這兩種強效新藥還是需要與干擾素合併使用,但副作用更低。美國一旦核准,台灣各大醫院也可望同步進行人體臨床試驗,讓C肝患者用藥多一些新選擇。
--------------------------------------------------------------------------------------
西藥問題,未來只會越來越多:
這種新藥被開發出來解決C肝,一段時間後,發現某種當初沒看到副作用出現,或是功效不如預期的現象,而被召回或是下市。
目前該藥的副作用為:皮疹、淋巴腫脹、發燒。
皮疹表示該藥物讓肝再度受損。同時也讓肺系受傷。
淋巴腫脹表示該藥物讓三焦系統受傷。
發燒表示在想辦法自救。
其他未被發表的副作用,病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傷害肝的藥物,是毒性非常強大毒物,當身體無法再自救時,就會促使細胞癌變。
西藥的高濃度,為的是血藥濃度能足夠用以作用靶細胞,中間的過程是不太管的,傷肝傷腎,那是一定的,只是醫生沒有和你說明其傷害的嚴重性罷了!
西藥,只有一種作用,就是殘害身體的元氣,減滅生命之火。
滴水穿石啊!
已經被西醫診斷出有B、或C型肝炎病毒的人,不需要害怕,肝炎最後導致肝癌的機率只有2%左右,其主要原因是不好好休息,又喜喝酒、熬夜等破壞身體的自動修復系統,才會得到肝癌的。
只要多休息、不熬夜、不過勞、飲食正常、不要喝酒、保持身體的暖度,讓自動修復系統正常工作,能夠做到這些,就會遠離肝癌,而帶病延年。若可適當的中藥,可以將所有病毒清除乾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