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談談身體溫度


人體的正常體溫範圍:
肛溫:36~37.8。38 (38.1) ℃以上算發燒。
口溫:36.4~37.2。37.5以上算發燒
腋溫:35.9~36.7。37 以上算發燒

體溫的意義,對一般人而言,只有感冒發燒時,才感覺到體溫。

人是恆溫動物,也就是體內的溫度是要維持在一定的溫度,一般約為~37℃。
體內,是生生不息的運轉著,需要恆定溫度的環境,提供體內正常的物質的物理變動和生化反應,完成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和能量熱量。為維持恆定溫度,身體要產熱。

體溫的過高或過低,體內環境無法維持正常的物質的物理變動和生化反應。

體溫過高的定義:處於正常活動狀態下的物種,其體核溫度高於既定範圍時的溫度調節狀態。是熱負荷與散熱能力之間臨時或永久不平衡的結果。散熱不佳、運動、洗三溫暖、中暑 (heat stroke)

病態時,身體產熱或高或低,都無法讓身體有正常的生化反應,便會產生病理產物出現。
同時,不斷的耗損已經虛弱的身體,於是就惡性循環,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正常人,在長時間狀態下,身體內部與外部的溫度差不能太大。差多了,身體就會感到不舒服,時間久了,就會嚴重些,酸、麻、脹、疼痛可能就出現了,進而影響日常生活作息。

現代大多數的人,身體偏向寒性體質,也就是身體的『作功』的輸出不足。『功』
不夠,身體內的物理變化和生化反應會變得低下、效率變差。如吃下肚子的食物,就不容易消化,出現吃什麼就拉什麼,即中醫說的“下利清榖”;西醫的“過敏性結腸炎,IBS”。
人體是非常複雜又是非常精密的生化系統,在身體偏向寒性體質,身體本身為了自救,會降低次要器官組織的能量需求,而將主要能量擺在心肺系統和大腦上。消化系統的能量不夠,活動力降低,則出現腸胃蠕動不足的便秘。

所以寒性體質,因人而異:有人會造成下痢;但有其他人會造成便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