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為什麼會生病?

為什麼會生病? 這是一個從出生就會面臨到的大問題。而且,一輩子都得面對的問題。

生病的原因可以從多個角度探討,包括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學的觀點。以下是兩種學科的分析:

一、現代醫學的視角
1. 病原體感染
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例如流感、肺炎和瘧疾。
2. 免疫系統異常
免疫缺陷:如愛滋病導致免疫力下降。
自身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
3. 遺傳因素
某些疾病由遺傳基因引起,例如囊性纖維化、地中海貧血。
4. 環境與生活方式
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可能導致呼吸系統疾病或癌症。
飲食:高脂、高鹽飲食可能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
缺乏運動:增加慢性病風險。
5. 心理因素
長期壓力、焦慮和抑鬱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6. 物理因素
外傷、輻射、極端溫度等對人體的直接傷害。



二、中醫學的視角

東漢張仲景,他在其著作《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中提出:「千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凡詳之,病由都盡。」也就是 "三因論"之起源。  

基於“病因三因論”,可以總結出疾病的發生主要來自於以下三大類原因:
1. 外因
外因主要是指外界自然環境中的六淫邪氣(風、寒、暑、濕、燥、火)對人體的侵襲。這些邪氣會影響人體的經絡和氣血運行,進而引發疾病。例如,風邪會導致頭痛和感冒,寒邪會引起關節痛和寒性病症,暑邪會引發中暑和疲倦,濕邪會困阻脾胃,致濕疹、關節炎,燥邪容易耗津傷液,導致皮膚乾燥、咳嗽,火邪易引發發炎、口腔潰瘍等。外因強調的是外部環境對人體的影響。

2. 內因
內因主要指的是個人的內在情緒失調和臟腑功能紊亂,包括七情所傷(喜、怒、思、憂、恐等情緒)。這些情緒的過度表現會影響臟腑氣機的運行,導致內在失衡。例如,過度的憤怒會損傷肝臟,過度的憂愁會影響肺臟功能。內因強調的是個人內在的心理和生理狀態對健康的影響。

3. 不內外因
不內外因是指既不屬於內因也不屬於外因的其他因素,包括飲食失節、勞逸失度、房事不節、遺傳、個人體質、經絡循環阻礙等。這些生活習慣和行為會影響身體的健康狀態。例如,暴飲暴食會影響消化系統,過度勞累或懶散會使身體失去平衡,性生活不當會耗傷精氣。不內外因強調的是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對健康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