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 星期四

身體的訊號,警告!

春天,一個忽冷忽熱的季節,也是讓人最容易輕忽的季節。

快30度的天氣,不到一個晚上,又降落了10幾度!

當身體出現以下的情況,就是身體在發出訊號:
鼻癢,流鼻涕,咳嗽,清喉嚨,冷痛…

以上任何一種出現,就表示身體發熱不足,禦寒力不夠,再不補救,就會真的生病了!

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

坐姿與駝背

工作桌高度:不使聳肩,手的姿勢要略彎曲的放鬆狀態。
坐姿:坐在臀上、膝蓋不高於臀、不一定靠背。
收下巴

2025年1月23日 星期四

律動判定法

Mind REST心靈律動判定調脊


Mind REST心靈律動判定法是孫明豪醫師發現的, 脊椎矯正最核心的觀念就是【找出脊椎半脫位的方向和位置,然後再給予矯正】

Mind REST的判定首先就要先【忘了觸/視診】這回事,因可能會給你太多不需要的訊息,造成不夠客觀的誤判,導致症狀無法解除的結果;一般人第一次接觸Mind REST都會感覺Mind REST的方式很虛幻、很不合常理。
常用的四診望聞問切,用以診斷病情。而律動判定是,醫者與患者的互動之間的差異變化,用於診斷。廣義來說,可歸類是望診或是聞診。

...........
孫明豪醫師根據影片內容的分享

影片中認為脊椎位移無科學根據,整脊非矯正脊椎,僅增加脊椎活動度


1. 很多東西都無所謂科學證據,但不代表不存在。脊椎常用名詞半脫位幾乎等同於中醫骨骼錯位,根據本人近五十萬臨床病例(夠多了吧,壓死一堆人,嘻嘻),半脫位乃骨骼之間關節面的失去平衡,包含正常骨骼失去平衡與骨骼實質病變失去平衡,兩者治療以後者需要花費時間較長,甚至無法治療。


整脊是將關節面矯正成平衡,不一定會歸位,從脊椎滑脫患者臨床症狀消失後,影像學並無多大改變可得知。而從脊椎側彎病人身上也可得知,不在正確位置的脊椎,經過足夠次數的治療後,也能慢慢往正常位置歸位,何來無脊椎位移之說?又臨床常見小孩子手肘被拉到錯位,無法伸直,不就轉個正確方向馬上歸位可伸直,跟活動度有何關係。半脫位雖然未經主流醫學科學證實,以經驗可以告訴我們,半脫位從影像學看不出,到影像學很明顯都有可能發生。而一般講整脊指的都是徒手整脊,當然認為只是增加脊椎活動度。臨床上Mind REST,只要一個方向不對,或者少打一個方向,往往無法取得療效,怎能說僅增加脊椎活動度,正確的調整方向是明明白白存在的。問題出在如何診斷脊椎往那半脫位,而徒手整脊這方面是遠遠落後Mind REST。


2. 影片中認為影像學不重要,多數人不需要照X光片
照不照片子,對任何醫療而言,是取決於病人的臨床症狀,受過完整醫學教育的醫師,會根據病人臨床症狀去決定是否檢查其脊椎狀況,何時拍X-ray,何時照MRI,何時做肌電圖等,都有一定標準。正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當有懷疑,當然是檢查比較安全。本人診所病人甚多,也一樣會先判定病人屬於那一種脊椎疾病類型,由於經驗上已累積不少,有把握的就不需要請病人去檢查,且多數病人其實也檢查過了。而一旦碰到有問題的患者,一樣會請他們去醫院檢查。徒手整脊派別很多,很多事需要先拍片子,否則不知從何下手。


3. 影片中第三點說長短腿,高低肩等生理缺陷是無法矯正的,人體本來很多地方就不對稱
從這裡真的暴露了此人對人體的自我調整完全不懂。不是每一樣都是生理缺陷。拿長短腿而言,有分結構性與功能性。結構性長短腿當然無法矯正,而功能性長短腿卻是可以矯正的。臨床經驗顯示,身體很多地方產生半脫位,都會引起長短腿來代償身體平衡,隨著矯正過程,可以很明顯的發現雙腿越來越平衡,越來越不勾旋,直到功能性長短腿消失,病人也就治療完成。而高低肩同理也可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這段只說對了一點”人體本來很多地方就不對稱”,其實會有這樣的論點,還是出在一般整脊無有效診斷半脫位方法,既然無有效診斷半脫位方法,那後續的臨床經驗可想而知其正確性是有待商榷的。Mind REST可隨時測出究竟半脫位好了沒,這才是Mind REST的可貴之處。


4. 影片中敘述整脊師告知多久能治癒是無根據的。而初期治療有效,比較能知道治癒率,進而調整療程


臨床經驗才是決定一個治療者心中大約知道病人要治療多久,好不好治療,能不能治療。我相信絕大多數治療者,在整脊領域裡都是缺乏如此的概念,因為一開始整脊方法就不對,臨床無足夠的大量經驗來支持自己的論述。對於初期治療效果來論斷病人治癒率也不完全正確。每個病人年紀,病情程度,工作性質,心理因素,治療頻率,治療次數等都會影響治療效果。有些人一週調一次也會好,有些人必須一天調數次。有些人調一次就好,有些人調了幾百次也沒完全好,以初期效果來論斷是不可行的,以前有學生坐麻站麻走麻,號稱三麻,一開始治療麻完全沒改善,經過一個月天天連續治療也只少了一麻,之後又陸陸續續在台北由學生治療了近一年,三麻全部消失。初期療效如何得知結果是如何?又椎間盤突出病人身體歪一邊,打了一二十次仍然歪一邊,而且很痛,誰知道七十多次後,完全恢復正常,跑操場都沒問題。選擇正確整脊方法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5. 喀喀聲關節釋放壓力,好讓活動度增加
Mind REST治療完全沒喀喀聲,只朝正確方向調整,病人一樣好。是半脫位解除,恢復關節面平衡,自然功能就恢復。整脊若只是增加活動度是不會讓病人好起來的,正確方向才是整脊的重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MZh40dUqaM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長生不死」紀錄片的幾個健康建議…

Netflix上線的紀錄片《長生不死》,是美國科技創業家Bryan Johnson有錢之後,把錢都砸在自己身上,想要實驗出延緩老化的可能性,甚至還跟自己的兒子換血漿,引發不少爭議。

但拿掉那些花大錢或是有爭議的部分,其實他在自己的網站上揭露的很多事情我們也都可以做,而且可能已經很夠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他有哪些健康上的建議:

✍️ #10個睡眠秘訣

1️⃣ 重新定義你的身份:你是一名專業的睡眠者,將睡眠作為你的首要任務。

2️⃣ 建立一個30-60分鐘的放鬆流程:例如閱讀、泡熱水澡、呼吸練習、舒緩音樂。專注於將你的工作和擔憂大腦轉換為睡眠模式。

3️⃣ 獲取晨光:醒來後的15-30分鐘內到戶外曬太陽,以設定你的生理時鐘,並提升情緒。

4️⃣ 調節晚間光線:在就寢前一到兩小時調暗燈光,以營造放鬆的氛圍。晚上使用暖色燈光,在設備上安裝藍光過濾器。在就寢前至少一小時不看螢幕,並讓臥室維持黑暗。

5️⃣ 調節臥室溫度:將室溫保持在15-19°C之間。

6️⃣ 保持一致的就寢時間:選擇一個每晚能夠在床上待七到九小時的就寢時間。避免熬夜,即使在週末也要保持一致。使用睡眠追蹤裝置來記錄你的睡眠模式。

7️⃣ 規劃良好睡眠環境:確保臥室安靜、黑暗且涼爽。投資於舒適的床墊和枕頭。如果需要,可以考慮使用噪音機來抵消環境聲音或耳塞。如果可以的話,購買一個溫度可控的床墊。

8️⃣ 在睡覺前幾小時吃最後一餐:嘗試在睡覺前至少兩小時(可嘗試在睡前四小時和六小時)吃最後一餐,並避免在臨近睡覺時吃大量食物。

臨近睡覺時進食會對身體造成較大的代謝需求,導致血糖波動,減少褪黑激素的產生,並擾亂身體自然降低核心體溫的過程。

9️⃣ 避免在睡前攝取刺激物:儘量在睡前至少十小時避免咖啡因、酒精及其他刺激物。咖啡因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為六小時。

🔟 收集數據:使用日誌或睡眠追蹤器來追蹤睡眠習慣和模式。利用這些數據做出明智的決策和調整日常作息。

✍️ #飲食要吃什麼才健康

🔴 卡路里:比建議攝取量(RDA)減少10%
🔴 蛋白質:130克(約25%)
🔴 碳水化合物:206克(約35%)
🔴 脂肪:101克(約40%) 

不吃:糖、垃圾食品、油炸食品、高度加工食品、口香糖、高果糖玉米糖漿、阿斯巴甜、人工甜味劑、乳製品、義大利麵、麵包、氫化油、菜籽油、玉米油、大豆油、反式脂肪或酒精。

✍️ #三大運動項目多活30歲

每週運動六小時,每天一小時——三天力量訓練、三天有氧訓練。
包含:

🔴 進行150分鐘可對話的中等強度活動
🔴 進行75分鐘的劇烈運動,期間無法交談
🔴 進行柔軟度、平衡感、活動度訓練

好好做的話,以上三大項可以理解為每一項都延長10年壽命,不太花錢,但是可能會花不少時間。

看你願不願意每天多睡一點、每天運動一小時,換來多30年的壽命,而且是健康行動自如而非臥病在床的壽命。

文章轉載自 李柏鋒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抗皺紋偏方

1.馬齒莧去根,搗爛濾汁
2.黃芪60克,蒸煮60分鐘,取汁

兩者混合調成膏樣,即可。

取膏,綠豆大,塗抹皺紋處。

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

人類壽命,可能性大大的增加!

美國企業家 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1961年5月20日—)是一名企業家、作家和工程師。他是X獎基金會的聯合創始人、奇點大學執行董事長和紐約時報暢銷書《富足:解決人類生存難題的重大科技創新》的共同作者。
他最近發文表示,人類的壽命延長不是富人的專利,一般民眾也是可以享受到的。

他這篇文章的重點如下:
免費且廉價的延長壽命的方法

1. 改變心態:變得更樂觀
   - 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壽命長 15%。

2. 優化生活方式
   - 壽命與基因關係不大(小於30%),生活方式的改變更重要。
   - 減少糖攝入:避免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發炎。
   - 增加運動:每週兩次負重運動。
   - 延長睡眠:每晚 7 至 8 小時的睡眠。

3. 投資低成本長壽產品(<250美元)
   - ProLon 斷食模仿飲食。
   - 連續血糖監測 (CGM)。
   - InBody H20N 智慧體重分析儀。

4. 診斷非貨幣化
   - 利用人工智慧和感測器進行先進診斷。

5. 表觀遺傳重編程
   - 基因療法的成本大幅下降,對延長壽命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