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Tumor, Neoplasm):非正常細胞異常增殖,也就是身體內出現一群異常增生、多餘的細胞,可能在任何器官或部位發生;腫瘤的生長和分裂速度比一般細胞快得多,且會不斷增生,最後影響到人體功能。根據字義解釋,「腫」是指皮膚等組織的隆起、而「瘤」是指身體組織或器官因細胞過度增生而產生的贅生物。
腫瘤可分為良性(Benign)或是惡性(Malignant)腫瘤,主要以其生長方式和性質區分,而非以致命性來作分類。
良性腫瘤:較常見的良性腫瘤像是皮膚疣,容易切除且不容易復發。良性腫瘤的增生有侷限性,雖然可能持續變大,但不會入侵到鄰近組織。值得注意的是,良性腫瘤若發生在某些部位且不斷增生擴大,有可能會導致組織器官的功能受影響(例如:腸阻塞或子宮肌瘤),一旦長在腦部或心臟等難以切除的部位,也可能有高致命風險。
惡性腫瘤:就是所謂的癌症(Cancer)。除了不斷增生的性質,惡性腫瘤還會入侵周邊組織,並會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持續擴散,稱為癌症轉移(Metastasis)。
腫瘤出現的原因: 非正常細胞異常增殖
人體擁有數十兆細胞[成年男性體內細胞總數約 36 兆個,成年女性約 28 兆個,10 歲孩子約 17 兆個。 ref: Strange Mathematical Pattern Found in The Cells of The Human Body : ScienceAlert ],每天有將近上兆個細胞衰老或死亡。由於細胞會不斷分裂和成長,以替換老化或凋亡的細胞,因此組成人體所有組織和器官的細胞總數基本上保持不變,這個過程稱為細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當這個過程出現錯誤,導致細胞在不該分裂時分裂、在細胞衰老凋亡時無法替換,這些不斷增生的細胞就成了腫瘤。
正常細胞的生長調控,主要有兩大類基因。一類是 原致癌基因;另一類是 腫瘤抑制基因。一般而言,突變需要發生在調控細胞生長的重要基因上,才有機會使一個正常細胞轉化成癌細胞。
原致癌基因(Proto-oncogene):又稱原癌基因,是人體細胞內之正常基因,平時負責促進細胞生長及分裂。在接受放射性物質、化學物質及病毒等致癌因子作用下,原癌基因就有可能突變成為致癌基因,並大幅加速細胞的生長及分裂形成腫瘤,進而導致癌症。
致癌基因(Oncogene):由原癌基因轉化而成。致癌基因被活化後,會破壞正常的細胞生命週期,導致細胞無法進入正常「細胞凋亡」的程序,反而無限制地增長生殖,這些細胞最後將形成腫瘤,嚴重可發展成惡性腫瘤細胞,也就是癌細胞。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正常情況下,抑癌基因會抑制細胞分裂、修復受損 DNA,抑制癌症產生。然而,在抑癌基因發生突變,或失去功能的情況下,細胞的生長將會不受控制,造成腫瘤生長,最後導致癌症發生。
因此,某些人可能携帶特定的遺傳變異,使他們更容易罹患某些癌症。家族中有癌症病史的人,應該密切關注自己的健康。
除了基因變異外,其他一些可能危險因子: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與特定癌症的發生有關。例如,HPV與子宮頸癌的風險增加有關。
環境暴露:環境致癌物(Carcinogen)包括有 - 1.物理性致癌物:紫外線和輻射等。2.化學性致癌物:石棉、香菸成分、黃麴黴素和砷污染等。 3.生物性致癌物:由某些病毒、細菌或寄生蟲引起的感染等。長期暴露於這些環境致癌物質,可能增加癌症的風險。
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脂肪飲食、缺乏運動、過量飲酒和肥胖,可能增加癌症的風險。飲食中的某些成分,如紅肉、加工肉類、高糖飲食和缺乏蔬菜水果,可能與癌症的發生有關。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的修復和免疫功能可能下降,使身體更容易受到致癌因子的影響。
荷爾蒙:某些荷爾蒙的過度分泌或不平衡可能與特定癌症的發生有關。例如,雌激素與乳腺癌之間存在關聯。
慢性壓力和心理因素:長期的慢性壓力和心理因素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功能,增加癌症的風險。
免疫系統問題:免疫系統功能不良可能使身體無法有效地抵抗癌細胞的生長。
慢性炎症:長期的慢性炎症,如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炎症的人,可能增加癌症的風險。某些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胃炎和慢性腸炎,與特定類型的癌症(例如肝癌、胃癌和結腸癌)之間存在關聯。
致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分類 [ref: 維基百科]:
1類致癌物: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如大氣污染、日曬床、黃麴毒素、砒霜、石棉、六價鉻、二噁英、甲醛、酒精飲料、菸草、加工肉及檳榔等。
2A類致癌物: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充分的致癌性證據。對人體雖有理論上的致癌性,而實驗性的證據有限。如丙烯醯胺、無機鉛化合物及氯黴素、紅肉等。
2B類致癌物: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用以歸類相比二類A致癌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比如咖啡、泡菜[8]、手機輻射[9]、氯仿、滴滴涕、敵敵畏、萘衛生球、鎳金屬、硝基苯、柴油燃料及汽油等。
3類致癌物:對人體致癌性尚未歸類的物質或混合物,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在動物實驗中致癌性證據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實驗性證據和充分的理論機理表明其對其他某些動物有致癌性,但對人體沒有同樣的致癌性。如茶[8]、苯胺、蘇丹紅、咖啡因、二甲苯、糖精及其鹽、安定、氧化鐵、有機鉛化合物、靜電磁場、三聚氰胺及汞與其無機化合物等。
4類致癌物:對人體可能沒有致癌性的物質,缺乏充足證據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質。如己內醯胺。
七種常見的癌症治療方式:
手術: 目的是移除所有發現的癌細胞。大部分癌症患者需要手術,尤其對單一部位的腫瘤特別有效。依照癌症種類和分期,手術可達到不同功能,如完整移除腫瘤、緩解晚期癌症的疼痛症狀等。
化學治療:使用藥物散布全身,殺死轉移至其他部位的癌細胞,抑制癌細胞擴張。通常與其他治療方式結合使用。
放射線治療:以高能量粒子如X光、γ射線、質子和電子束破壞癌細胞的DNA,使其無法成長和分裂。局部性治療,針對特定身體部位。
標靶治療:使用特定藥物鎖定目標癌細胞的基因變異,抑制癌細胞活動或使其自我破壞。
免疫療法:刺激免疫系統增強防禦能力,幫助偵測和攻擊癌細胞。
荷爾蒙治療:干擾或阻隔癌症患者的身體激素,抑制癌細胞的成長。
骨髓移植: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通過移植健康的幹細胞恢復正常的幹細胞和血球。
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的原理:免疫療法的目的是教育免疫系統辨認並攻擊特定的癌細胞。它可以幫助提升免疫細胞的能力,使其更有效地殺死癌細胞。此外,免疫療法還有助於輔助身體提升免疫反應。
免疫療法的優點:基於免疫系統的精準治療特性,免疫療法可以只對癌細胞進行攻擊,而不會影響其他正常細胞12。
免疫療法的種類:CAR-T 細胞治療:通過基因改造,強化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使其具有攻擊癌細胞的能力。這種治療方式已經在實證研究中證實有效。PD-1/PD-L1 抑制劑:阻止癌細胞利用PD-L1蛋白抑制免疫系統,從而增強免疫細胞的攻擊能力。其他免疫調節劑:例如CTLA-4抑制劑等,也在不斷研究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