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流感

定義: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所引起的併發症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

病狀:

(一) 概述

典型流感起病急:潛伏期為數小時~4天,一般為1~2天;高熱,體溫可達39~40℃,伴畏寒,一般持續2~3天;全身中毒症狀重,如乏力、頭痛、頭暈、全身酸痛;持續時間長,體溫正常後乏力等症狀可持續1~2周;呼吸道卡它症狀輕微,常有咽痛,少數有鼻塞、流涕等;少數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瀉、腹痛等。有少數患者以消化道症狀為主要表現。老人、嬰幼兒、有心肺疾病著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患流感後可發展為肺炎。

(二) 臨床分型

1、單純型流感:急性起病,體溫39~40℃,伴畏寒、乏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等全身症狀明顯,呼吸道卡它症狀輕微,可有流涕、鼻塞、乾咳等。查體: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紅腫,無分泌物,肺部可及幹性啰音。

2、肺炎型流感:較少見,多發生於老人、小孩、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原因:原發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混合細菌病毒肺炎。表現:高熱持續不退,劇烈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紺,肺部可聞及濕啰音。胸片提示兩肺有散在的絮狀陰影。痰培養 無致病細菌生長,可分離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迴圈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

3、中毒性流感:以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損害為特徵。表現為高熱不退,血壓下降,瞻望、驚厥、腦膜刺激征等腦炎腦膜炎症狀。

4、胃腸炎型流感:少見,以腹瀉、腹痛、嘔吐為主要臨床表現。

(三)併發症

1、呼吸系統:細菌性氣管炎、細菌性支氣管炎、肺炎

2、Reye綜合症 Reye綜合症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神經系統併發症,發病年齡為12~16歲,退熱後出現噁心、嘔吐、繼之嗜睡、昏迷、驚厥等神經系統症狀,肝大,無黃疸,腦脊液檢查正常。可能與服用阿斯匹林有關。

3、其他: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

發燒應怎辦?

流感的其中一個病狀就是發燒,體溫有時可高達攝氏39至40度。此時許多人會服用退燒藥,或使用酒精擦身,或冰敷退熱。其實,在攝氏37至40度高溫下,流感病毒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說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正準備打仗的訊號,若強行壓抑,只會削弱自身的抵抗力,幫助病毒繁殖。也有人提議少穿衣服散熱,其實不論是風熱還是風寒感冒患者,都有畏冷表現,即使有高熱在身也如是。所以,應當做的,是穿足夠衣服保暖,不隨便吃退燒藥(尤其是自行服成藥),否則反為誤事。

最後建議應當及時就醫,高燒會燒壞腦子或者引發心肌炎等。醫院綜合治療都是專業退燒抗病毒消炎一起上,最好及時就診(而且在沒有醫師指導的情況下建議不要隨便亂吃藥,否則很可能會更加麻煩)。總之,強烈建議及時就診,而且可以得到醫師指導。

提示:甲型h1n1流感初期症狀與普通的流感十分相似,主要表現在疲倦、發燒、咽喉腫痛、頭痛、身體痛、肌肉酸痛等方面。偶爾還有患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有咳嗽的症狀,當然也有人患甲型h1n1流感初期症狀還出現有嘔吐、腹瀉等胃腸型感冒的症狀。有的患者還會出現眼睛發紅。 

分類

流感病毒分為A、B、C三種:

A型:

最常見,可廣泛流行及人畜共患,例如1997年在香港肆虐的禽流感,以致政府須屠宰150萬只雞。A型病毒可再分為A1、A2型,並按結構再劃分,例如A型H5N1毒株(香港禽流感病毒)、A型H3N2(1995年在武漢發生)、A型H1N1(1995年在德國發生)等。病毒因不定時的基因突變而衍生新品種。

B型:也會流行,症狀較A型輕,無再分亞型。

C型:主要以散發病例出現;無再分亞型。

H、N是指什麼?

流感病毒有一層脂質囊膜,膜上有蛋白質,是由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組成,均具有抗原性。A型流感病毒變異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主要是H和N的變異。

一般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有H1、H2和H3三種。H4至H14則只會感染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如雞、豬及鳥類。N只有N1及N2兩種。 

觀點

西醫的看法

按西醫理解,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西醫按病毒的類型區分,分流感A型和B型(見流感ABC)。

中醫的看法

中醫學上並沒有病毒這個概念,對於流感或感冒,一律統稱為“外邪入侵”,因為病毒發源地不論是鼻黏膜或呼吸道,都屬臟腑以外,因此稱為“外邪”。

中醫按病症的表徵和身體反應分類,大致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症狀:喉痛、發燒、沒胃口、流鼻涕(濃稠、黃綠色)、有濃痰。

風寒感冒症狀:畏寒怕風、疲倦、流清鼻水、沒有食欲。 

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增高,若合併細菌感染,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上升。

2、病毒分離:急性期病人口咽含漱液接種於雞胚可分離出病毒。

3、血清抗體檢測:患者早期(發病頭三天內)和恢復期(2~4周後)2份血清,抗體效價四倍以上為陽性。

4、快速診斷:取患者鼻黏膜壓片染色找包涵體,免疫螢光檢測抗原為( )。 

鑒別與診斷

(一)診斷

臨床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白細胞計數正常或降低.

2。X線檢查

3。體液免疫檢測

4。細菌培養

5。病毒性傳染病免疫學檢測

流行及大流行期間可根據臨床症狀進行診斷,但流感早期散發病例要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綜合診斷。

1、流行病學史:流行期間一個單位或地區出現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醫院門診上感病人明顯上升。

2、臨床表現為較輕微。

3、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增高

2)從病人鼻咽分泌物中分離到流感病毒

3)恢復期血清抗體效價4倍以上增高

4)呼吸道上皮細胞病毒抗原檢查陽性

5)鼻咽分泌物經敏感細胞增殖1代後呈抗原陽性

6)可用RT-PCR檢測病毒核酸

診斷分類

1)疑似病例:流行病學史 臨床表現

2)確診病例:流行病學史 臨床表現 實驗室病原學檢查2、3、4、5中一條。

(二)鑒別診斷

1、普通感冒:多種病毒引起,多為散發,起病較慢,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全身症狀較輕。感冒俗稱傷風,又稱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是以鼻咽部卡他症狀為主要表現。成人多為鼻病毒引起,次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起病較急,初期有咽幹、咽癢或燒灼感,發病同時或數小時後,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2~3天後變稠。可伴咽痛,有時由於耳咽管炎使聽力減退,也可出現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嘶、少量咳嗽等。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不適、輕度畏寒和頭痛。檢查可見鼻黏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輕度充血。如無併發症,一般5~7天痊癒。

2、流感傷寒型鉤體病:夏秋季多發,有疫水接觸史,臨床除發熱外,腓腸肌壓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壓痛,實驗室檢查可通過顯凝實驗檢測抗體,若抗體效價為1:400以上增高,考慮該病,通過血培養可診斷。

3、鏈球菌性咽炎 該病咽部紅腫,扁桃體腫大,有膿性分泌物,頜下淋巴結腫大,WBC 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培養( )。

4、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 要通過病原學檢查來區別。

5、支原體肺炎 也要通過病原學檢查來區別。 

診斷標準

1.疑似病例

①近期本地或鄰近地區“上感”病人明顯增多。

②出現急性畏寒、高熱、頭痛、渾身酸痛和乏力等中毒症狀,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狀。

③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瀉症狀,但發病急而恢復快,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狀。

④流感流行期“上感”患者。符合上述①和②或③或④項者,為疑似病例。

2.確診病例

①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分離到流感病毒。

②測定恢復期血清抗體比急性期有≥4 倍升高。

病因:

帶有病毒分子流感病毒顆粒的飛沫(直徑一般小於10μm)吸入呼吸道後,病毒的神經氨基酸酶破壞神經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體暴露,糖蛋白受體乃與血凝素(含糖蛋白成分)結合,這是一種專一性吸附。具特異性,它能被血凝素抗體所抵制。在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有一種可溶性粘液蛋白,也具有流感病毒受體也能結合血凝素,從而抵制病毒侵入細胞,但只有在流感症狀出現後,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多時,才有一定的防護作用。病毒穿入細胞時,其包膜丟失在細胞外。在感染早期,流感病毒RNA被轉運到細胞核內,在病毒轉錄酶和細胞RNA多聚酶Ⅱ的參與下,病毒RNA被轉錄完成後,形成互補RNA及病毒RNA合成的換板。互補RNA迅速與核蛋白體結合,構成資訊RNA,在複製酶的參與下複製出病毒RNA,再移行到細胞質中參加裝配。核蛋白在細胞襞內合成後,很快轉移到細胞核,與病毒RNA結合成核成熟前,各種病毒成份已結合在細胞表面,最後的裝配稱為芽生,局部的細胞膜向外隆起,包圍住結合在細胞膜上的核衣殼,成為新合成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體。此時神經氨酸酶可水解細胞表面的糖蛋白,釋放N-乙醯神經氨酸,促使複製病毒由細胞釋放散感染到附近細胞,並使大量呼吸道纖毛上皮細胞受染,變性、壞死和脫落,產生炎症反應,臨床上可出現發熱、肌肉痛和白細胞減低等全身毒血症樣反應,但不發生病毒血症。

單純堿型流感的病理變化主要是呼吸道纖毛上皮細胞膜變性、壞死和脫落,起病4~5天後,基底細胞層開始增生,形成未分化的上皮細胞,2周後纖毛上皮細胞重新出現和修復。流感病毒肺炎型則有肺臟充血和水腫,切面呈暗紅色,氣管和支氣管內有血性分泌物,粘膜下層有灶性出血、水腫和細胞浸潤,肺泡腔內含有纖維蛋白和滲出液,呈現漿液性出血性支氣管肺炎,應用螢光抗體技術可檢出流感病毒。若合併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則肺炎呈片狀實變或有膿腫形成,易發生膿胸、氣胸。如併發肺炎球菌感染,可呈大葉或小葉實變。繼發鏈球菌、肺炎桿菌感染時,則多表現為間質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