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冠心病

定義: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簡稱冠心病(guān xīn bìng),是一種最常見的心臟病,是指因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機能障礙和(或)器質性病變,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IHD)。 症狀表現胸腔中央發生一種壓榨性的疼痛,並可遷延至頸、頷、手臂、後背及胃部。發作的其他可能症狀有眩暈、氣促、出汗、寒顫、噁心及昏厥。嚴重患者可能因為心力衰竭而死亡。

病狀:

根據其臨床症狀,冠心病可分為5型:

1、心絞痛型:表現為胸骨後的壓榨感,悶脹感,伴隨明顯的焦慮,持續3到5分鐘,常發散到左側臂部,肩部,下頜,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時可累及這些部位而不影響胸骨後區.用力,情緒激動,受寒,飽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況下發作的稱為勞力性心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緩解。有時候心絞痛不典型,可表現為氣緊,暈厥,虛弱,噯氣,尤其在老年人。根據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分為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心絞痛.穩定型心絞痛指的是發作一月以上的勞力性心絞痛,其發作部位,頻率,嚴重程度,持續時間,誘使發作的勞力大小,能緩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穩定。不穩定型心絞痛指的使原來的穩定型心絞痛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嚴重程度增加,或者新發作的勞力性心絞痛(發生1個月以內),或靜息時發作的心絞痛。不穩定性心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發現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2、心肌梗塞型:梗塞發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驅症狀,如靜息和輕微體力活動時發作的心絞痛,伴有明顯的不適和疲憊。梗塞時表現為持續性劇烈壓迫感,悶塞感,甚至刀割樣疼痛,位於胸骨後,常波及整個前胸,以左側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側向下放射,引起左側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頸部,下頜,以左側為主。疼痛部位與以前心絞痛部位一致,但持續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有時候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容易與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熱,煩躁不安,多汗和冷汗,噁心,嘔吐,心悸,頭暈,極度乏力,呼吸困難,瀕死感,持續30分鐘以上,常達數小時。發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就診。

3、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型:很多病人有廣泛的冠狀動脈阻塞卻沒有感到過心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時也沒感到心絞痛。部分病人在發生了心臟性猝死,常規體檢時發現心肌梗塞後才被發現.部分病人由於心電圖有缺血表現,發生了心律失常,或因為運動試驗陽性而做冠脈造影才發現。這類病人發生心臟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機會和有心絞痛的病人一樣,所以應注意平時的心臟保健。心臟性猝死可發生在那些貌似健康的人身上,這裏主要說的是冠心病中的一個類型,叫做不穩定斑塊,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很小,沒有堵塞血管,所以平時沒有任何症狀,但是,斑塊會突然破裂,破裂以後,會在局部形成血小板、紅細胞組成的血栓,很大,而且同時冠狀動脈痙攣縮窄,出現嚴重缺血。然後,大面積心肌梗死,死掉了。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絞痛發作,以後由於病變廣泛,心肌廣泛纖維化,心絞痛逐漸減少到消失,卻出現心力衰竭的表現,如氣緊,水腫,乏力等,還有各種心律失常,表現為心悸.還有部分患者從來沒有心絞痛,而直接表現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型:指由於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預測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狀出現以後6小時內發生心臟驟停所致。主要是由於缺血造成心肌細胞電生理活動異常,而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導致。

體征

一般早期無明確的陽性體征,較重者可有心界向左下擴大,第一心音減弱,有心律失常時可聞及早搏、心房纖顫等,合併心衰時兩下肺可聞及濕羅音,心尖部可聞及奔馬律等。

冠心病心絞痛的症狀表現:

1 因急走、爬坡、上樓、負重、寒冷、飽餐、情緒激動等誘發因素而發生心絞痛,特別是老年人更易發生。

2 疼痛在胸骨後中部或上1/3處,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臂疼痛,但也可在胸骨下部、上腹部、左側胸部、左頸、下頜等部位疼痛。

3 疼痛為一種壓迫感、沉重感、緊束感、灼燒感等。

4 疼痛發作大都持續2~3分鐘,最長一般不超過半小時。

5 情緒激動誘發者,隨著心平氣和之後可以消退;

6 體力活動誘發心絞痛者,在運動停止後常在短時間內緩解。硝酸甘油舌下含化通常可在3分鐘內,使心絞痛發作停止。否則,應懷疑心肌梗塞。

病因:

供應心臟本身的冠狀動脈管壁形成粥樣斑塊造成血管腔狹窄所致心臟病變。由於冠狀動脈狹窄的支數和程度的不同,其臨床症狀也有不同。

一、目前研究成果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認為與高血壓、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內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齡大等因素有關。

1、年齡與性別:40歲後冠心病發病率升高,女性絕經期前發病率低於男性,絕經期後與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齡外,脂質代謝紊亂是冠心病最重要預測因素。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準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險性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LDLC水準每升高1%,則患冠心病的危險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獨立預測因數,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異常,後兩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3、高血壓: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收縮期血壓比舒張期血壓更能預測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縮期血壓比90-94mmhg的舒張期血壓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險。

4、吸煙:吸煙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與吸煙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用量-反應關係。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症:已明確為冠心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義為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與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關。

7、久坐生活方式:不愛運動的人冠心病的發生和死亡危險性將翻一倍。

8、尚有遺傳,飲酒,環境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