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督脈



督脈位於人體的脊梁,是奇經八脈的主脈。歷來的醫書、養生著作無不闡述督脈的重要性,例如《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其中的『督』即督脈。緣著督脈行氣是養生家的常法。這裡的「經」無疑是暗示督脈在養生技術的核心位置。又如滑壽(1314-1386)便說:「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有子、午」。任督二脈一前一後居於人體的中軸線,醫家將其類比為天體、地理的子午線,也就是空間上的南北基線。由於宇宙論的類比想像在古典醫學中幾乎是隨處可見,人們往往視為理所當然。數術類比其實涉及一個醫學的重要問題:即身體的中樞區域或控制源頭在哪裡?也就是說,人體的活動能量有一個主要的源頭。相對於天地陰陽之氣運作的子午線,人體也以任督二脈為主導源頭。

督脈即是中脈。《太玄.周》:「植中樞,立督慮也。」督慮也就是中慮、中心思想;為人要樹立一個正確思想即周行順利。《太玄.唫》:「不中不督」,此處的督亦是中的意思。簡言之,督脈之命名取其循行于人體正中、並主統率諸脈,正如王冰(710-805)注《素問.骨空論篇》所說:「以其督領經脈之海也。」督脈之所以能總領諸脈,與其循行人體的部位有關。古典醫學對督脈的循行一共六種,詳略不一;各說雖不盡相同,但基本皆循行人身正中。在《素問.骨空論》,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繫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貫齊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繫兩目之下中央。此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衝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遺溺嗌乾。督脈生病治督脈,治在骨上,甚者在齊下榮。

督脈的循行連繫腦、腎等人身重要的臟器。《難經.二十八難》也以為:「督脈者,起于下極之俞,並于脊裡,上至風府,入于腦。」督脈起始于人體下極之俞穴(長強或會陰內),沿著脊柱之內部,上達風府穴而進入腦部。《難經》對督脈的描述較之《素問》為簡單,但同樣強調督脈沿著脊骨溝通人體下陰與腦部之間的功能。
另外,在楊上善《太素.督脈》的注文:「《九卷》別于畜門,上額循顛,下項脊入骶,絡陰器,入臍中,上入缺盆。」其中,指出督脈起于畜(嗅)門也就是鼻部,應與行氣吐納有關。《靈樞.口問》:「口鼻者,氣之門戶也。」在醫、道的書籍中,對鼻的功能多有論述,如隋蕭吉《五行大義.論配藏府》:《甲乙》應肺者,鼻以空虛納氣,肺亦虛而受氣故也。道家鼻主心者,陽也。《老子經》云:「天以五行氣從鼻入,藏于心。」鼻以空通入息,高象天,故與天通,而氣藏于心也。鼻主氣的出入,故與心肺相應。督脈起於鼻的設想或與呼吸行氣的機制有關。按頭為諸陽之會、背為陽,督脈對人體的陽氣起統率的作用。明人方以智(1611-1671)在《物理小識.人身類》指出:人「始生鼻與命門為小環,漸長而成任督之環。」也是提出把鼻與命門(腎)之間的中軸線路徑視為養生的核心,與《莊子.養生主》的論述相近。

以上之古典醫學指出督脈分佈于腦、脊部位,又與足厥陰肝經交會于巔頂,故其經氣阻滯則可出現頭暈、目眩背強直等症。《素問骨空論》「督脈為病,脊強反折」;《難經》作「脊強而厥」,均指此。《靈樞經脈》:「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高搖之。」頭重、高搖,可分為陽虛而清陽不升或陰虛而風陽上擾二類,均與督脈有關。《素問風論》:「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可知風病與督脈關係甚切。外風多由足太陽而及督脈,內風多由足厥陰而及督脈。腦為髓海,「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由髓海空虛致病,亦當調其督脈。《脈經》還指出:「腰背強痛,不得俯仰,大人癲病,小人風癇疾,」均屬督脈主病。而《素問骨空論》「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遺溺、嗌乾」,則應屬衝脈、任脈所主病。由於督脈與衝任脈相通,故有連帶的關係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