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古典經絡理論的意義



古典醫學對經脈、經絡的認識,因為其具有聯繫臟腑和肢體的作用。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雖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進行著有機的整體活動,使機體的內外上下保持著協調統一,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這種相互聯繫,有機配合主要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作用實現的。


由於十二經脈及其分支縱橫交錯、入裡出表、通上達下聯繫了臟腑器官,奇經八脈溝通於十二經之間,經筋皮部聯結了肢體筋肉皮膚,從而使人體的各臟腑組織器官有機地聯繫起來,如《靈樞海論》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于肢節。」


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週身,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


人體的各個臟腑組織器官均需要氣血的溫養濡潤,才能夠發揮其正常作用。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必須依賴經絡的傳注,才能輸布週身,以溫養濡潤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維持機體的正常功能,如營氣之和調于五臟,洒陳于六腑,這就為五臟藏精,六腑傳化的功能活動提供了物質條件。


所以《靈樞本藏》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這就指明了經絡具有運行氣血,調節陰陽和濡養全身的作用。由於經絡能「行血氣而營陰陽」,營氣運行于脈中,衛氣行于脈外,使營衛之氣密佈于週身,加強了機體的防禦能力,起到了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故《靈樞本藏》說:「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